近期,在國務院兩次座談會之后,決策層立刻推出了“12萬億救市計劃”,這說明經濟下行壓力確實“很大”,救市政策出臺急需“緊迫感”。
12萬億救市計劃,主要內容
1、全年退稅總額高達2.64萬億。
2、國家融資擔保資金1萬億,帶來企業5萬億資金融資。
3、鐵路建設債券3000億。
4、專項債規模3.65萬億,8月份要用完,可能還會提前下達2023年的專項債規模2萬億左右,預計總投資5.6萬億。
5、900億商用貨車貸款。
6、4000億小微貸款。
7、3500億航空專項貸款和債券。
以上規模全部加在一起,一共可以釋放出12萬億左右的天量資金來推動整個中國的投資拉動。而且這些額度必須要在2022年全部投入,盡快拉動經濟恢復正常。那么,這12萬億重點在哪里?
一方面是房地產,總體房地產投資要比搞大基建容易的多,審批條件也要寬松的多,只要銀行愿意給房企提供天量的信貸資金,那么各地的房地產項目就會如雨后春筍一般的搞起來,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僅規模非常龐大,而且時效性極強,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拉動經濟復蘇。
另外,近期多地出臺政策,推動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提速。截至目前,我國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過一萬億元。業內人士認為,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將是今年穩增長的重要方向。有關部門出臺多項政策加大對水利建設投融資的支持力度,并積極推進水利基礎設施試點工作。
也就是說,與房地產、基建、水利工程相關的建材企業將會迎來切實可行的重磅利好,房地產對建材行業需求影響巨大,對建材行業而言無疑是大好機會。如今房地產利好信號頻發,作為其下游的建筑建材行業,也將會迎來大發展。
目前,信心比黃金更重要,希望隨著后期政策利好的不斷推進之下,在今年穩增長系列政策陸續落地后,地產行業能夠真正的恢復,讓下游行業好好回一回血!